[桔籽文章]:观阅内容
刘邦传 1
Juzer 2019-09-05 15:51 浏览:620
一般说到古代中国强盛王朝的代表,总免不了宣扬汉唐盛世。汉朝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强势皇朝的典范,我们看看他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吧。
在古代,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为“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或者开国皇帝的近几代的先祖里,有一位对建国的事业做出巨大奠基的人物,那么这位功勋显赫的先祖(一般都已经过世)就顶替开国君主,承“太祖”之名号。例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因为李渊的爵位就是继承于唐国公李虎。李渊便策封李虎为唐太祖,自己为唐高祖。而刘邦的祖上都是种田的农民,未曾出什么显赫的人物对他的统一大业做出过奠基,刘邦就是从一泗水亭长开始,创下的一番大业。那我们为何不称其“汉太祖”而为“汉高祖”呢?
其实正是地说,刘邦的“庙号”就是“汉太祖”只是刘邦有一个“谥号”是皇帝死后,对其一生作为的一个评价。比方说,汉武帝刘彻,“武皇帝”就是他的谥号,而他的庙号是“汉世祖”。
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有一次去咸阳出公差,刚好秦始皇的车队出巡,他远远看见秦始皇坐在精美华丽威严赫赫的车队中,气宇轩昂,威风八面!他不禁感慨:“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时,刘邦已经步入中年(四十多岁了),无甚成就,只是沛县一个大混混,而秦始皇却是九五至尊。两人年纪相仿,嬴政仅比刘邦年长三岁,本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那时候的刘邦怎么也想不到,他将来竟然会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在巡游六国,求取长生药的途中重病,临终时,遗诏长子扶苏继其位。宦官赵高胁迫秦朝丞相李斯,篡改诏书,赐死了扶苏和镇国之将蒙恬,立了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为帝。年轻的胡亥登基后,赵高拨弄权柄,擅权误国,先是坑害腰斩“千古名相”李斯(李斯以后有机会再介绍),又怂恿胡亥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33人。后又广树党羽,尽诛异已。早朝时,公然当着群臣与秦二世胡亥之面,指鹿为马,群臣朝堂之内面面相觑,不敢言语。胡亥为政三年,秦帝国是乌烟瘴气,一团乱麻。朝堂不稳,以至于天下大乱。先是陈胜吴广起义,再是各地散兵游勇纷纷成立团体帮派,举起义旗。六国的王室遗族趁势而起。而项羽的叔父项梁,拥戴年幼的楚王室后裔熊心为怀王,逐渐成为当时各方势力中最大的一支。
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无赖,不过生性洒脱,为人大气,好讲哥们义气。他不喜欢耕田种地,一天就喜欢跟着兄弟喝酒吃肉。他爸爸见了,骂他是败家子,骂完了又在他面前夸她哥哥勤于劳作,善治产业。刘邦听完也只是谈谈一笑。刘邦每次号召兄弟吃饭的时候,都振臂一呼:“兄弟们呐,我们吃饭去,我请大家吃,人活在世,及时行乐,要Happy!”说完却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哥哥家。时间久了,哥哥家也背不住这么迟,他哥哥私底下就有些抗议了,你说你自己蹭个饭,也还说得过去。你带一大帮子来吃,我家又不是人民公社,专门为人民服务的。后来刘邦他们一去,嫂子就开始刮锅底,意思是以及没饭了,刘邦觉得是丢了脸,以后再没有去过。
后来刘邦成了秦王朝的一个小吏—泗水亭长。有次任务是负责押送一群沛县的囚徒去咸阳,可是一路上囚徒逃了一大半。基本上是刘邦眼睛一闭一睁就跑几个,再一闭一睁又跑几个。这边刘邦才打个盹,那边带头逃跑的就轻声喊上了:“兄弟们呐,这刘痞子又闭眼睛啦,咱赶紧跑啊。”带头的刚喊完,就跟着跑了几个,而刘邦的呼噜声却更大了。
第二天醒来,刘邦一看不对劲,拿了几坛酒跑去找剩下的囚徒,带着他们喝酒,边喝边说:“兄弟们呐,你们准备啥时候逃跑呢?”众人面面相觑:“邦哥,我们不跑,我们甘心情愿被你押着上刑场。”刘邦伤心的说:“你们连这种谎话都说得出口,难道良心不会痛吗?”众人众口一致:“我们老实人说老实话。”刘邦一听,态度诚恳得说道:“让我加入您们行不行?”众人大惊:“啥?”刘邦答:“跟你们之前一样,咱先占个山做根据地。然后我们也搞个党,搞个主义,闹个革命啥的,这六国的人民都被秦国人欺压,现在都起来反抗了,咱也帮助他们对付秦国,让六国人民也能当家作主,让他们早点进入到人民也能当家作主的年代!”
这帮囚徒被有着崇高理想和大无畏精神的刘邦说动了心,几十个人一齐跑到芒砀山当起了土匪。那天刘邦喝多了酒,路上壮胆还斩了一条白色的大蟒蛇。
这刘邦当起了山大王,打劫官货,曰之:“劫富济贫”。有次打劫打了一万块钱,刘邦很高兴:“好啊,我们劫了富了!”手底下人问:“邦哥,那济贫呢?”刘邦眼睛眨巴几下,从口袋里掏出200块钱给了副手:“呐,你拿去济贫。”手底下人很高兴:“邦哥最帅,大英雄!”刘邦又拿出8000块钱:“我们已经济贫了,这些大家就分了吧。”众人一听掌声更热烈了:“我们永远跟着组织走,跟着邦哥走!”。而那位副手,跑到了山下,看到一群乞丐,心生怜悯,拿出100块钱大喊:“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主们,邦哥给大家分钱啦!”说完,就把100块钱给乞丐们分了,分完就跑去喝酒去了。留下那群乞丐矗立在那里,感激的看着副手的背影。
这刘邦慢慢的在周边就出了名。这时,沛县的县令有感于天下的局势,也想举义旗参与反秦的大潮。萧何,曹参就劝沛县的县令,说他是秦朝官吏,老百姓不一定听话,倒不如把江湖上的豪杰请来,比如,可以把刘邦这支起义军迎回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再举事。县令听话了,就派人迎刘邦回城。
刘邦一行人来到城下,县令看他们人多势众,担心驾驭不了,便反悔了,还抓了萧何等人。刘邦安排人写了一封帛书,用箭射入城内。大意是:“乡亲们呐!现在天下百姓都反对秦国,而乡亲们却为秦国县令守城,你们如若不顺应大势,一旦县城被起义军攻破,父子兄弟将白白遭到屠戮。若响应诸侯,则家室可保。乡亲们,请记住,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除了一针一线,其他的全部给我搬,,咳咳,我们也不要!”沛县里的居民们看到书帛便响应了号召,杀了县令,开门迎接刘邦入城。
刘邦就这样拿下了沛县,沛县人民也铁了心要组织起新的政府机构,脱离秦国的统治。那么沛县新的县令又该是谁呢?有选刘邦的,可有人说刘邦就是个逃犯无赖,当个土匪还行,凭什么当一县之令。刘邦自己也是假意辞让。有人选萧何,萧何以前就是县令的秘书,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萧何一听让自己当领袖,先是一愣,再故作深沉地以自己“德智不及”为由而推辞了。萧何以为,“起义诛暴秦”这种所谓“高逼格”的事情,干的好还好,干的不好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适逢乱世,有些事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他觉得虽然天下大乱了,但像造反这种高收益,但是却高风险的事情,跟着起个哄还行,“革命”失败了说不定还能跑得掉;以自己为领头人去干,那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那要是失败了,逃天涯海角也逃不掉。再说了,有邦哥在,邦哥这种孝敬双亲又尊兄到底的人,是不怕被诛九族的。
萧何拒绝后,有人还是劝他:“萧老板你还是当这个县令吧,萧老板英明神武,如这次带领我们打倒秦国后,就可以称王了,说不定还能当上皇帝呢。”萧何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才当皇帝,你全家当皇帝,还当皇帝,邦哥才是皇帝!”说着又把刘邦推上了台子。刘邦很高兴:“萧老弟啊,那么多饭没白给你吃啊。”(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高祖本纪》刘邦字季)
萧何是沛县县令的师爷,社会地位比刘邦高。但是他没有刘邦会混,胆子也没刘邦大,做事中规中矩,谦虚谨慎(行为上来看就是个儒生老实人,不抽烟不喝酒,看着是个本分人)。他与刘邦关系还行,一直还比较看中刘邦,觉得刘邦这人不一般。在刘邦落难的时候,总会帮他一把。可能因为刘邦虽然痞里痞气的,但是机智仗义,胆子大;脸皮厚,不拘小节,宽厚大度;善于交际,人缘也好,又会来事,占得便宜吃的亏,社会上人都愿意跟他玩。
最后,沛县群众选出了10位有名望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纸上揉成一团,抓阄!主持抓阄这事的是萧何,萧何一上台,就对沛县的群众们慨然而叹:“天下乱了,我们背秦自立,此次选县长一事,乃是大事,必须选出天命之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为人民服务的优良思想精神,我萧何将无私无畏地主持此事。”
萧何说完后,跑到一边,眼睛眨巴几下,把抓阄的十张纸条子全写上了刘邦的名字,揉成一团抓阄,最后,不出意料,刘邦成了沛县领袖。开始刘邦还假意推辞,后来刘邦被众人执意拥护着的时候,心中是又喜又娇,想着自己果然不一般,上天都眷顾他,想着萧何这人胆子小,凭什么跟他争夺县令之职。他远远望着萧何,冲着他笑。萧何也是如此,笑的很灿烂!(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利益的追求往往也不一样!)
刘邦随即组织军队夺下了临近沛县的丰县。丰县是刘邦的出生地,而沛县是他长大的地方。这两个故乡都成了刘邦的地盘,他一时意气风发,也谋划着进一步抗击秦国的计划。不过不等他找敌人,敌人就来找他了,秦军把丰县给围了起来。刘邦也是出兵迎击,打败了秦军。后刘邦把丰县交给了自己的曾经的老朋友雍齿去管理,自己带着部队到了“薛”这个地方,与“薛”地的秦军作战。然而好景不长,刘邦也遇到了挫折。当他后来班师回丰县的时候,派去驻守枫香的雍齿不他进城。刘邦便在城外大喊:“老铁啊,是我啊,阿邦啊!”雍齿在城墙上大喊:“邦哥,你拉倒吧,你个无赖还想成大事,建议你还是投降我把,跟魏国的王族混,以免以后你搞的失败了,白白送命!”
刘邦这才得知在他回来之前,新崛起的魏国势力包围了丰县,雍齿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带着丰县的县民们叛变了。刘邦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我他妈见过不要脸的,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比我还不要脸。啊,背叛了我,还让我投降他。兄弟们,给我干!”
最后,丰县还是没打下来,刘邦很伤心,又羞又恨。他想着,丰县的老乡亲们愿意投降秦军,投降魏国势力,跟我刘邦却是那么的同仇敌忾,打的热火朝天。多年以后,刘邦做了皇帝,对这事还是耿耿于怀。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却对免除丰县徭役赋税不那么的心甘情愿。
失去了丰县,刘邦的势力也就是折损大半。而在当时,陈胜死后,势力最大的就数项羽的叔父项梁了。项梁立了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怀王,号为各反秦势力的盟主。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便投靠了项梁。
刘邦与张良的相遇也是一时佳话。张良的家族在战国晚期至秦灭六国前,一直担任着韩国的丞相之职。后来韩国被灭,国破家亡,成了亡国奴,张良一家也就中途流落。可以说,张良对秦帝国骨子里就有一种切齿的仇恨,而复辟韩国也成了他毕生之所愿。张良曾经重金聘请了一个大力士,给这大力士造了个大铁球,两人趁着秦始皇东游的时候,大カ士试图把铁球抛到秦始皇的车驾上砸死他。结果砸到了秦始皇旁边的副驾上,给砸了个稀巴烂(堪比迫击炮)。结果两人跑了,张良也隐姓埋名,开始了流亡的生涯。后来天下大乱,义军突起,张良也招募了百余人,实施着复辟韩国的计划。
两个怀揣梦想的人,一个是没落贵族,一个是社会大哥,相遇于"留县"。当时张良准备投靠景驹,机缘巧合,与刘邦相识,两人一见如故, 张良也便暂时寄居在了刘邦的门下。张良曾通过了ー个老者的考验,那位老者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传说是姜子牙所作的兵书,又名《六韬》)。张良细细钻研,学有所成。以此,他就为刘邦出谋划策。他发现,他讲的这些兵法理论,讲给别人听,一个都听不懂,讲给刘邦,刘邦一听就懂,他觉得刘邦简直就是个天才(真是士为知己者死啊)!
张良教育了刘邦一些知识点后,刘邦自己就能举一反三,悟出很多道理(这个过程史书上也没有具体的记载,我在此模拟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比如,张良问:"何为道生ー,ー生ニ,ニ生三,三生万物啊?"刘邦答:"这说明,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前,有一个奇点',这个奇点'就是道',它一爆炸,宇宙就炸出来了。"刘邦说完,张良不禁感慨:"你简直是个super scientist, 邦哥如果不革命,专心研究科学,还有2000年后的爱因斯坦什么事啊!不过,邦哥,我还就不信了,难道我还难不倒你?"刘邦轻蔑一笑:"你问吧。"
张良又问:"为什么战国时期,有个土豪要'南辕北辙,明明要去的地方是在南边,而他偏要往北边跑?”刘邦答:"因为地球是圆的!"张良问:"苹果为什么掉地上来?"刘邦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张良问:“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出来?"刘邦答:"因为地球会自转。"张良问:"太阳怎么才能从西边出来?"刘邦答:"地球倒着转。"张良问:"世上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刘邦答:"因为地球绕着太阳正着公转,斜着自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之间均匀地来回移动,地球也就有了一年四季之分。"张良大惊,又问道"春夏秋冬能不能反过来?"刘邦淡淡一笑,反问道:“你说呢?"张良答:"能,地球公转也倒着转!还有邦哥,你怎么这么了解地球?”"刘邦漠然长叹:"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现在太阳直射点正往南半球的南回归线移动着,天也越来越冷,好烦。温馨提示,大家添衣保暖,不能感冒!"
张良大惊,他没想到刘邦能悟出这么多先进的思想,便想着问出一个刘邦怎么也答不出的问题,张良声音在颤抖,那声音里体现出的是绝望,他抱着一丝希望,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国变成了现在的局面,濒临灭亡?"刘邦微微一笑:"呵呵,so,easy!要说具体原因,那太多了,我就说下根本原因,因为封建制度有它不可调和的弊端。我掐指一算,将来会被资本主义取代,而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毛主席万岁!"张良一听,因为一时被灌输了太多的知识点,一下接受不了,顿时昏厥过去。刘邦见状冷笑一声:"哼,小样!你也想难倒我?"(娱乐一下,咳咳)
刘邦投奔了项梁,也见到了反秦盟主楚怀王。小怀王一看刘邦,就觉得他是个好人。楚怀王在项梁找到他之前,是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娃。因为他是楚国王室的后人,项梁给了他地位和荣誉,尊他为怀王。所以他对像项梁刘邦这样的宽厚长者是十分尊重的。而对项羽这样年龄相仿,却心高气傲,骄横十足的热血青年,却是颇为忌惮。
刘邦也是在项梁那认识了项羽,当时项羽不过20出头,充满了野心与抱负。项羽是项梁的侄子,其生父《史记》中并没有交代.那时侯盟军一切的军政大权是由较为稳重的项梁执掌。项羽是项梁的手下的得力小将.作为名门之后,可以说项梁也是为颇具才能的军事家。中肯的说,若是项梁不死,那么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就是项梁。
随后项梁对秦军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都打胜了,也打出了极高的威望。慢慢地起了自傲之心,最后败在了秦国名将章邯的手里(秦国四大名将,分别为白起,王翦,蒙恬与章邯)。军败身死。
楚怀王得知项梁一死,便收了项氏家族的军队,归宋义统领。这宋义也是个"人才",项梁与章邯决战之前,他就看出了项梁的自傲, 认为此役必败,便提前离开了项梁军队.路上见到一个人要去拜访项梁,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劝那人赶紧去逃命。楚怀王得知了此事,以为宋义的战略能力优秀,便重用宋义。项羽一时失去了倚赖,也失去了在军队里往日的地位,这让他感到不平与不安,他想着是他与叔叔项梁二人辅熊心这个放牛娃登上了楚怀王之位,却落得权力旁落,遭猜忌嫌弃的下场,这让他心有不甘。
后来,秦军围攻新建立的齐国,齐王求救于楚,楚国与盟军便开了个会.楚怀王与诸侯相约,对秦国展开决战,先攻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宋义,项羽,范增为一路,先救齐国,再从北边向秦都咸阳进军.刘邦为一路,从西边向咸阳进军."上将军"宋义便带着项羽,范增等人,浩浩荡荡向齐国进军,不过宋义迫于战略局势,试图先坐山观虎斗,不愿涉险与秦将章邯决战.项羽豪气冲天,缕缕进言宋义与秦军决战,宋义不允。最后项羽在军营里杀害了宋义,众人拥戴之成了三军统帅,那时他不过24岁。
可以说,项羽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出生望族(楚名将项燕之后),力能举鼎,武力值爆表,胆子大,敢冒险,年纪轻轻就极有威望与号召力!项羽带领楚军渡过漳水,一渡过河,项羽就命令部下把船凿沉了,还命令部下把炊事班的大铁锅给砸了(破釜沉舟),意思很明白,没有退路了,没得指望了,要么生,要么死!然后,带了三天的口粮,与秦军主力展开生死存亡的决战.楚军在项羽这头"雄狮'的带领之下,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章邯也就投降了。其实章邯也不容易,生错了时代。朝内赵高擅权,坑害大臣,秦二世昏庸无能。章邯估计自己都不知道,再坚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刘邦的西进路线相对就比较容易和顺利了。张良,萧何等人就商议着:正面战场让项羽去打,秦国的主力都交给项羽去对付,我们在敌后打游击,团结群众,广树恩义.刘邦摸一摸胡须,点点头,表示赞同:"对,阵地战让项羽打,我们打游击。这一招太高明,我就怕这一招被2000多年后的那帮人给学去了,咳咳咳."
在那样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刘邦等人一路上恩威并施,很快就打到了咸阳.那时候秦二世被赵高害死了,秦王子婴继位。子婴知道秦国气数已尽,便让人把自己五花大绑,投降了刘邦,中肯的说秦王子婴如果生在盛世,应该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篇幅有限,不多说)。
刘邦一进咸阳的皇宫,哎呀,亮瞎了他的眼,金銮大段,奇珍异宝,满富美女!理论上来说,都是他的,他感慨啊:没想到我刘邦也有今天啊,命好啊!他第一件事就跑到秦王寝宫去睡觉,想试试那床软不软。不过马上就被众人拦下来了。周围人就劝阻,像张良,萧何就说:"大王,我们是好人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不能丢同志们的脸,抹黑工农革命军的形象啊,我们是搞大事的人啊!"刘邦听了话,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寝宫,看看那些珠宝,看看那些美女,再看看那床,顿时流出了眼泪,带着哭腔说道:嘴老弟,张老弟,我的心痛啊,当个好人为什么这么难啊,割肉啊,割肉啊………鸣鸣鸣………"三人抱头痛哭:"没办法呀,没办法…”
萧何抹了抹眼泪,跑到了皇宫里的图书馆去看书去了(这一点是很好的),看得津津有味,把一此珍贵的典籍留了下来。
刘邦一行人封存了皇宫里的宝物,与咸阳的群众们约法三章。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然后,屯兵在"霸上'这个地方。
刘邦等人利用各种手段在秦人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他们挨家挨户敲门,想把群众组织起来,给他们开会。每敲一家门,都热情地喊到:"老乡们开门啊,给糖给你们吃啊。见咸阳老乡门一开,他们满脸笑容:"老乡别怕,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算拿,我们也给你们打欠条,几袋米,几斤肉,都写清楚,等革命胜利了,您们再找我们村里县里干部要去。当然,地主必须拿,地主不拿我们就斗地主。拿了我们也写欠条嘛。"一些淳朴的的老乡就拿出了米肉。他们把米肉装在车上,打了张欠条。老乡们问道:"凭欠条能要回我们的东西吧。"他们答:"应该能吧,欠条传给你儿子,你孙子,真要不到就上新闻嘛,一公开就能处理,总之你们放心。"乡亲们大悦:"好啊,好。"起义军他们微笑点头示意,突然眼前一亮:"老乡啊, 这是您家女儿吧,这皮肤好啊,皮肤白!"老乡一时懵了:“咋了?"没事没事,我们是正义之师,你们放心,我们走了。"说着他们跟老乡握了握手,打了个手势,高喊:“为人民服务!"喊完后,他们驾着10头牛拉着的一个大车,车上载满了货物,忙忙碌碌地走了,回头还不忘一个微笑:“"我们去服务下一家群众了,老乡再见。团结就是カ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
不久项羽也带着四十万大军赶到了,他一路灰头土脸地打到函谷关,把绝大部分的秦国军队都给消灭了,正准备进关中,发现那里已经有军队驻守了.项羽一怒之下便组织军队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函谷关(战国时代,曾发生过'赵,楚,魏,韩,燕"五国攻秦的战争,都打不下函谷关)。屯兵在"鸿门"'这个地方。他得知刘邦居然提前到了咸阳,正商量着攻打刘邦。特别是范增,他听说刘邦进了咸阳后,咸阳城里所有的奇珍异宝都未曾妄动,而军队却屯驻在偏远的地方,不敢扰民。他就知道刘邦的志向可不小。他劝项羽要亟需攻打刘邦。
张良与项羽叔父项伯有旧,项伯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就赶忙来通知张良,叫张良赶紧跑,晚一步就死定了(那意思就是,项羽要是打败刘邦,就跟你张良杀只鸡一样简单,况且你张良连只鸡都不敢宰)。张良稳住了项伯,安排刘邦跟项伯见了面。刘邦一见项伯,就像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伯哥老铁,我跟项梁老哥是好朋友,项梁以前就是我大哥啊,所以咱俩也沾亲啊。我一直都尊重项羽大兄弟, 这秦国皇宫里的宝物, 我全都封存起来了,分文未动,等项羽大王来作安排。你放心,我们是友军啊,我一直想的都是同心协力,没有半点鬼胎!我们一起打鬼子,不打内战呐!"
项伯感动的哭了,他想着他们都冤枉刘邦了,刘邦是个好人啊!便说到:"邦兄,这样吧, 这话跟我说作用也不大,你还是尽快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上将军项羽!我这侄子现在混的好,牛啊,都上将军了,我说的话作用有限,您得亲自跑一趟!"
刘邦就带着百余骑奔赴鸿门,去参加这场后来人人皆知的'鸿门宴".刘邦见到项羽,毕恭毕敬地说:"上将军,我们为了革命理想,宣正义,诛暴秦!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行为是正义的!思想也应该是正义的!此次来,我是跟上将军您谢罪的,我提前到了咸阳,封存了皇宫里的宝物,命令军队把守函谷关,就是为了给上将军您铺平道路,好让您来安排下一步的行动,绝没有半点私心!"
项羽听罢,脸色微红。范增却冷笑一声:“好啊,我们不能只喝酒吃肉,也舞剑来助个兴吧。"刘邦冷汗直冒,但还是强装笑颜:"ok,very good!"
项庄就跑出来了,拿着剑在那舞.舞着舞着就跑到刘邦边上去了,说道:"come come music!"边上人便敲起了竹板乐器,乐器在乐师灵巧的双手下,发出着悦耳的节奏声:"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每一个"动次”,项庄的剑便微微刺向了刘邦,刘邦条件反射式地头往左边摇去。每一个"打次",项庄的剑也刺向刘邦,刘邦的头再往右边摇去。就这样随着"“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动次,打次......”伴随着优美和谐的节奏声,两人引爆全场高潮!全场人,两派势力之间每分每秒都是惊心动魄!
范增看不下去了,他老了,不喜欢"disco"这种音乐,便多次暗示项羽下令让项庄果断干脆地干掉刘邦。项羽一言不发,估计也在那纠结。他内心隐隐约约感觉到,刘邦或许是个威胁,但凭刘邦,绝不会是他的对手。再加上刘邦这次过来,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这样放下身段的表现,让项羽很是受用。也便不忍心下死手了。
突然,竹板乐器的节奏乱了,变成了"打次,打次,动次,动次.."项庄和刘邦二人动作上没配合好,项庄差点就把刘邦给"爆头”了,两人心中大惊。这下项伯坐不住了,他想着要保护大兄弟刘邦,赶忙起身也舞起剑来, 边舞边大声喊道:"every body come on, 大家一起嗨!"...就这样,项伯一直在刘邦身旁保护着他。
张良一看形式不对,匆匆跑出去找到了刘邦的保镖一-樊哙,向他叙述了具体过程。樊哙一听马上就带着盾牌,撞倒军营口的门卫们,进门就瞪着项羽。项羽手按着佩剑,直起身,语气凌厉地问道:“来者何人?"樊哙一副凶狠的模样:"我是杀狗的樊哙,现在是我主刘邦的保镖!"项羽说:"壮士请坐,喝酒吃肉否?"樊哙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一大壶酒咕咚几口就给干掉,又吃了些生猪蹄傍。樊哙吃完开始讲道理:"邦哥是个好人,财宝不动,屯兵偏野,还派兵驻守函谷关,怕盗贼进来!做的这一切,就是等您来啊,好把这些全部给您来作安排,您却这样对我主公,我的心痛啊!"说完,憋出了几滴眼泪,发现实在憋不出,又吐了唾沫,涂在眼眶上面,把眼眶揉红了,装出一副壮士受辱,大义凛然的模样!项羽一看不好意思说话了。
有人说,假如樊哙与项羽单挑谁厉害?可以说,项羽基本上可以吊打樊哙, 项 羽的战斗力是流芳千古的。正史上记载他手执兵器能一个人能单杀几十个人。但是拿项羽和樊哙比武カ是不合适的。项羽是三军统帅, 而樊哙那 时不过是刘邦护卫队的队长。就像拿普京与特朗普的保镖去比谁打架厉害, 明显很不合适.
刘邦一看那阵仗,吓着了,借口要上厕所,便出了大营。完事后,在营门口不敢进去, 张良让他进去。刘邦说:"哎呀,良弟,dangarous啊,进不进去也无所谓了,我谢罪也谢罪了,况且,战士们看我出门这么久,不能让他们担心啊,要不我直接回去算了。"张良稍作思考,回应到:"邦哥你考虑的对,那也行吧,你们先回吧,我来殿后。"刘邦很开心:"good!这样,我这带了玉珏送给项王还有军师范增,你就帮我带给他们吧,"张良应允,刘邦就在樊哙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大营。
故事写得挺长了,没时间写(这篇与前篇隔了两个多月),都是碎片化的时间,看小说行,自己写的话就不合适。上篇到此,

在古代,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为“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或者开国皇帝的近几代的先祖里,有一位对建国的事业做出巨大奠基的人物,那么这位功勋显赫的先祖(一般都已经过世)就顶替开国君主,承“太祖”之名号。例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因为李渊的爵位就是继承于唐国公李虎。李渊便策封李虎为唐太祖,自己为唐高祖。而刘邦的祖上都是种田的农民,未曾出什么显赫的人物对他的统一大业做出过奠基,刘邦就是从一泗水亭长开始,创下的一番大业。那我们为何不称其“汉太祖”而为“汉高祖”呢?
其实正是地说,刘邦的“庙号”就是“汉太祖”只是刘邦有一个“谥号”是皇帝死后,对其一生作为的一个评价。比方说,汉武帝刘彻,“武皇帝”就是他的谥号,而他的庙号是“汉世祖”。
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有一次去咸阳出公差,刚好秦始皇的车队出巡,他远远看见秦始皇坐在精美华丽威严赫赫的车队中,气宇轩昂,威风八面!他不禁感慨:“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时,刘邦已经步入中年(四十多岁了),无甚成就,只是沛县一个大混混,而秦始皇却是九五至尊。两人年纪相仿,嬴政仅比刘邦年长三岁,本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那时候的刘邦怎么也想不到,他将来竟然会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在巡游六国,求取长生药的途中重病,临终时,遗诏长子扶苏继其位。宦官赵高胁迫秦朝丞相李斯,篡改诏书,赐死了扶苏和镇国之将蒙恬,立了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为帝。年轻的胡亥登基后,赵高拨弄权柄,擅权误国,先是坑害腰斩“千古名相”李斯(李斯以后有机会再介绍),又怂恿胡亥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33人。后又广树党羽,尽诛异已。早朝时,公然当着群臣与秦二世胡亥之面,指鹿为马,群臣朝堂之内面面相觑,不敢言语。胡亥为政三年,秦帝国是乌烟瘴气,一团乱麻。朝堂不稳,以至于天下大乱。先是陈胜吴广起义,再是各地散兵游勇纷纷成立团体帮派,举起义旗。六国的王室遗族趁势而起。而项羽的叔父项梁,拥戴年幼的楚王室后裔熊心为怀王,逐渐成为当时各方势力中最大的一支。
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无赖,不过生性洒脱,为人大气,好讲哥们义气。他不喜欢耕田种地,一天就喜欢跟着兄弟喝酒吃肉。他爸爸见了,骂他是败家子,骂完了又在他面前夸她哥哥勤于劳作,善治产业。刘邦听完也只是谈谈一笑。刘邦每次号召兄弟吃饭的时候,都振臂一呼:“兄弟们呐,我们吃饭去,我请大家吃,人活在世,及时行乐,要Happy!”说完却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哥哥家。时间久了,哥哥家也背不住这么迟,他哥哥私底下就有些抗议了,你说你自己蹭个饭,也还说得过去。你带一大帮子来吃,我家又不是人民公社,专门为人民服务的。后来刘邦他们一去,嫂子就开始刮锅底,意思是以及没饭了,刘邦觉得是丢了脸,以后再没有去过。
后来刘邦成了秦王朝的一个小吏—泗水亭长。有次任务是负责押送一群沛县的囚徒去咸阳,可是一路上囚徒逃了一大半。基本上是刘邦眼睛一闭一睁就跑几个,再一闭一睁又跑几个。这边刘邦才打个盹,那边带头逃跑的就轻声喊上了:“兄弟们呐,这刘痞子又闭眼睛啦,咱赶紧跑啊。”带头的刚喊完,就跟着跑了几个,而刘邦的呼噜声却更大了。
第二天醒来,刘邦一看不对劲,拿了几坛酒跑去找剩下的囚徒,带着他们喝酒,边喝边说:“兄弟们呐,你们准备啥时候逃跑呢?”众人面面相觑:“邦哥,我们不跑,我们甘心情愿被你押着上刑场。”刘邦伤心的说:“你们连这种谎话都说得出口,难道良心不会痛吗?”众人众口一致:“我们老实人说老实话。”刘邦一听,态度诚恳得说道:“让我加入您们行不行?”众人大惊:“啥?”刘邦答:“跟你们之前一样,咱先占个山做根据地。然后我们也搞个党,搞个主义,闹个革命啥的,这六国的人民都被秦国人欺压,现在都起来反抗了,咱也帮助他们对付秦国,让六国人民也能当家作主,让他们早点进入到人民也能当家作主的年代!”
这帮囚徒被有着崇高理想和大无畏精神的刘邦说动了心,几十个人一齐跑到芒砀山当起了土匪。那天刘邦喝多了酒,路上壮胆还斩了一条白色的大蟒蛇。
这刘邦当起了山大王,打劫官货,曰之:“劫富济贫”。有次打劫打了一万块钱,刘邦很高兴:“好啊,我们劫了富了!”手底下人问:“邦哥,那济贫呢?”刘邦眼睛眨巴几下,从口袋里掏出200块钱给了副手:“呐,你拿去济贫。”手底下人很高兴:“邦哥最帅,大英雄!”刘邦又拿出8000块钱:“我们已经济贫了,这些大家就分了吧。”众人一听掌声更热烈了:“我们永远跟着组织走,跟着邦哥走!”。而那位副手,跑到了山下,看到一群乞丐,心生怜悯,拿出100块钱大喊:“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主们,邦哥给大家分钱啦!”说完,就把100块钱给乞丐们分了,分完就跑去喝酒去了。留下那群乞丐矗立在那里,感激的看着副手的背影。
这刘邦慢慢的在周边就出了名。这时,沛县的县令有感于天下的局势,也想举义旗参与反秦的大潮。萧何,曹参就劝沛县的县令,说他是秦朝官吏,老百姓不一定听话,倒不如把江湖上的豪杰请来,比如,可以把刘邦这支起义军迎回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再举事。县令听话了,就派人迎刘邦回城。
刘邦一行人来到城下,县令看他们人多势众,担心驾驭不了,便反悔了,还抓了萧何等人。刘邦安排人写了一封帛书,用箭射入城内。大意是:“乡亲们呐!现在天下百姓都反对秦国,而乡亲们却为秦国县令守城,你们如若不顺应大势,一旦县城被起义军攻破,父子兄弟将白白遭到屠戮。若响应诸侯,则家室可保。乡亲们,请记住,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除了一针一线,其他的全部给我搬,,咳咳,我们也不要!”沛县里的居民们看到书帛便响应了号召,杀了县令,开门迎接刘邦入城。
刘邦就这样拿下了沛县,沛县人民也铁了心要组织起新的政府机构,脱离秦国的统治。那么沛县新的县令又该是谁呢?有选刘邦的,可有人说刘邦就是个逃犯无赖,当个土匪还行,凭什么当一县之令。刘邦自己也是假意辞让。有人选萧何,萧何以前就是县令的秘书,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萧何一听让自己当领袖,先是一愣,再故作深沉地以自己“德智不及”为由而推辞了。萧何以为,“起义诛暴秦”这种所谓“高逼格”的事情,干的好还好,干的不好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适逢乱世,有些事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他觉得虽然天下大乱了,但像造反这种高收益,但是却高风险的事情,跟着起个哄还行,“革命”失败了说不定还能跑得掉;以自己为领头人去干,那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那要是失败了,逃天涯海角也逃不掉。再说了,有邦哥在,邦哥这种孝敬双亲又尊兄到底的人,是不怕被诛九族的。
萧何拒绝后,有人还是劝他:“萧老板你还是当这个县令吧,萧老板英明神武,如这次带领我们打倒秦国后,就可以称王了,说不定还能当上皇帝呢。”萧何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才当皇帝,你全家当皇帝,还当皇帝,邦哥才是皇帝!”说着又把刘邦推上了台子。刘邦很高兴:“萧老弟啊,那么多饭没白给你吃啊。”(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高祖本纪》刘邦字季)
萧何是沛县县令的师爷,社会地位比刘邦高。但是他没有刘邦会混,胆子也没刘邦大,做事中规中矩,谦虚谨慎(行为上来看就是个儒生老实人,不抽烟不喝酒,看着是个本分人)。他与刘邦关系还行,一直还比较看中刘邦,觉得刘邦这人不一般。在刘邦落难的时候,总会帮他一把。可能因为刘邦虽然痞里痞气的,但是机智仗义,胆子大;脸皮厚,不拘小节,宽厚大度;善于交际,人缘也好,又会来事,占得便宜吃的亏,社会上人都愿意跟他玩。
最后,沛县群众选出了10位有名望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纸上揉成一团,抓阄!主持抓阄这事的是萧何,萧何一上台,就对沛县的群众们慨然而叹:“天下乱了,我们背秦自立,此次选县长一事,乃是大事,必须选出天命之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为人民服务的优良思想精神,我萧何将无私无畏地主持此事。”
萧何说完后,跑到一边,眼睛眨巴几下,把抓阄的十张纸条子全写上了刘邦的名字,揉成一团抓阄,最后,不出意料,刘邦成了沛县领袖。开始刘邦还假意推辞,后来刘邦被众人执意拥护着的时候,心中是又喜又娇,想着自己果然不一般,上天都眷顾他,想着萧何这人胆子小,凭什么跟他争夺县令之职。他远远望着萧何,冲着他笑。萧何也是如此,笑的很灿烂!(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利益的追求往往也不一样!)
刘邦随即组织军队夺下了临近沛县的丰县。丰县是刘邦的出生地,而沛县是他长大的地方。这两个故乡都成了刘邦的地盘,他一时意气风发,也谋划着进一步抗击秦国的计划。不过不等他找敌人,敌人就来找他了,秦军把丰县给围了起来。刘邦也是出兵迎击,打败了秦军。后刘邦把丰县交给了自己的曾经的老朋友雍齿去管理,自己带着部队到了“薛”这个地方,与“薛”地的秦军作战。然而好景不长,刘邦也遇到了挫折。当他后来班师回丰县的时候,派去驻守枫香的雍齿不他进城。刘邦便在城外大喊:“老铁啊,是我啊,阿邦啊!”雍齿在城墙上大喊:“邦哥,你拉倒吧,你个无赖还想成大事,建议你还是投降我把,跟魏国的王族混,以免以后你搞的失败了,白白送命!”
刘邦这才得知在他回来之前,新崛起的魏国势力包围了丰县,雍齿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带着丰县的县民们叛变了。刘邦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我他妈见过不要脸的,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比我还不要脸。啊,背叛了我,还让我投降他。兄弟们,给我干!”
最后,丰县还是没打下来,刘邦很伤心,又羞又恨。他想着,丰县的老乡亲们愿意投降秦军,投降魏国势力,跟我刘邦却是那么的同仇敌忾,打的热火朝天。多年以后,刘邦做了皇帝,对这事还是耿耿于怀。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却对免除丰县徭役赋税不那么的心甘情愿。
失去了丰县,刘邦的势力也就是折损大半。而在当时,陈胜死后,势力最大的就数项羽的叔父项梁了。项梁立了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怀王,号为各反秦势力的盟主。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便投靠了项梁。
刘邦与张良的相遇也是一时佳话。张良的家族在战国晚期至秦灭六国前,一直担任着韩国的丞相之职。后来韩国被灭,国破家亡,成了亡国奴,张良一家也就中途流落。可以说,张良对秦帝国骨子里就有一种切齿的仇恨,而复辟韩国也成了他毕生之所愿。张良曾经重金聘请了一个大力士,给这大力士造了个大铁球,两人趁着秦始皇东游的时候,大カ士试图把铁球抛到秦始皇的车驾上砸死他。结果砸到了秦始皇旁边的副驾上,给砸了个稀巴烂(堪比迫击炮)。结果两人跑了,张良也隐姓埋名,开始了流亡的生涯。后来天下大乱,义军突起,张良也招募了百余人,实施着复辟韩国的计划。
两个怀揣梦想的人,一个是没落贵族,一个是社会大哥,相遇于"留县"。当时张良准备投靠景驹,机缘巧合,与刘邦相识,两人一见如故, 张良也便暂时寄居在了刘邦的门下。张良曾通过了ー个老者的考验,那位老者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传说是姜子牙所作的兵书,又名《六韬》)。张良细细钻研,学有所成。以此,他就为刘邦出谋划策。他发现,他讲的这些兵法理论,讲给别人听,一个都听不懂,讲给刘邦,刘邦一听就懂,他觉得刘邦简直就是个天才(真是士为知己者死啊)!
张良教育了刘邦一些知识点后,刘邦自己就能举一反三,悟出很多道理(这个过程史书上也没有具体的记载,我在此模拟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比如,张良问:"何为道生ー,ー生ニ,ニ生三,三生万物啊?"刘邦答:"这说明,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前,有一个奇点',这个奇点'就是道',它一爆炸,宇宙就炸出来了。"刘邦说完,张良不禁感慨:"你简直是个super scientist, 邦哥如果不革命,专心研究科学,还有2000年后的爱因斯坦什么事啊!不过,邦哥,我还就不信了,难道我还难不倒你?"刘邦轻蔑一笑:"你问吧。"
张良又问:"为什么战国时期,有个土豪要'南辕北辙,明明要去的地方是在南边,而他偏要往北边跑?”刘邦答:"因为地球是圆的!"张良问:"苹果为什么掉地上来?"刘邦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张良问:“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出来?"刘邦答:"因为地球会自转。"张良问:"太阳怎么才能从西边出来?"刘邦答:"地球倒着转。"张良问:"世上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刘邦答:"因为地球绕着太阳正着公转,斜着自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之间均匀地来回移动,地球也就有了一年四季之分。"张良大惊,又问道"春夏秋冬能不能反过来?"刘邦淡淡一笑,反问道:“你说呢?"张良答:"能,地球公转也倒着转!还有邦哥,你怎么这么了解地球?”"刘邦漠然长叹:"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现在太阳直射点正往南半球的南回归线移动着,天也越来越冷,好烦。温馨提示,大家添衣保暖,不能感冒!"
张良大惊,他没想到刘邦能悟出这么多先进的思想,便想着问出一个刘邦怎么也答不出的问题,张良声音在颤抖,那声音里体现出的是绝望,他抱着一丝希望,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国变成了现在的局面,濒临灭亡?"刘邦微微一笑:"呵呵,so,easy!要说具体原因,那太多了,我就说下根本原因,因为封建制度有它不可调和的弊端。我掐指一算,将来会被资本主义取代,而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毛主席万岁!"张良一听,因为一时被灌输了太多的知识点,一下接受不了,顿时昏厥过去。刘邦见状冷笑一声:"哼,小样!你也想难倒我?"(娱乐一下,咳咳)
刘邦投奔了项梁,也见到了反秦盟主楚怀王。小怀王一看刘邦,就觉得他是个好人。楚怀王在项梁找到他之前,是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娃。因为他是楚国王室的后人,项梁给了他地位和荣誉,尊他为怀王。所以他对像项梁刘邦这样的宽厚长者是十分尊重的。而对项羽这样年龄相仿,却心高气傲,骄横十足的热血青年,却是颇为忌惮。
刘邦也是在项梁那认识了项羽,当时项羽不过20出头,充满了野心与抱负。项羽是项梁的侄子,其生父《史记》中并没有交代.那时侯盟军一切的军政大权是由较为稳重的项梁执掌。项羽是项梁的手下的得力小将.作为名门之后,可以说项梁也是为颇具才能的军事家。中肯的说,若是项梁不死,那么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就是项梁。
随后项梁对秦军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都打胜了,也打出了极高的威望。慢慢地起了自傲之心,最后败在了秦国名将章邯的手里(秦国四大名将,分别为白起,王翦,蒙恬与章邯)。军败身死。
楚怀王得知项梁一死,便收了项氏家族的军队,归宋义统领。这宋义也是个"人才",项梁与章邯决战之前,他就看出了项梁的自傲, 认为此役必败,便提前离开了项梁军队.路上见到一个人要去拜访项梁,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劝那人赶紧去逃命。楚怀王得知了此事,以为宋义的战略能力优秀,便重用宋义。项羽一时失去了倚赖,也失去了在军队里往日的地位,这让他感到不平与不安,他想着是他与叔叔项梁二人辅熊心这个放牛娃登上了楚怀王之位,却落得权力旁落,遭猜忌嫌弃的下场,这让他心有不甘。
后来,秦军围攻新建立的齐国,齐王求救于楚,楚国与盟军便开了个会.楚怀王与诸侯相约,对秦国展开决战,先攻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宋义,项羽,范增为一路,先救齐国,再从北边向秦都咸阳进军.刘邦为一路,从西边向咸阳进军."上将军"宋义便带着项羽,范增等人,浩浩荡荡向齐国进军,不过宋义迫于战略局势,试图先坐山观虎斗,不愿涉险与秦将章邯决战.项羽豪气冲天,缕缕进言宋义与秦军决战,宋义不允。最后项羽在军营里杀害了宋义,众人拥戴之成了三军统帅,那时他不过24岁。
可以说,项羽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出生望族(楚名将项燕之后),力能举鼎,武力值爆表,胆子大,敢冒险,年纪轻轻就极有威望与号召力!项羽带领楚军渡过漳水,一渡过河,项羽就命令部下把船凿沉了,还命令部下把炊事班的大铁锅给砸了(破釜沉舟),意思很明白,没有退路了,没得指望了,要么生,要么死!然后,带了三天的口粮,与秦军主力展开生死存亡的决战.楚军在项羽这头"雄狮'的带领之下,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章邯也就投降了。其实章邯也不容易,生错了时代。朝内赵高擅权,坑害大臣,秦二世昏庸无能。章邯估计自己都不知道,再坚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刘邦的西进路线相对就比较容易和顺利了。张良,萧何等人就商议着:正面战场让项羽去打,秦国的主力都交给项羽去对付,我们在敌后打游击,团结群众,广树恩义.刘邦摸一摸胡须,点点头,表示赞同:"对,阵地战让项羽打,我们打游击。这一招太高明,我就怕这一招被2000多年后的那帮人给学去了,咳咳咳."
在那样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刘邦等人一路上恩威并施,很快就打到了咸阳.那时候秦二世被赵高害死了,秦王子婴继位。子婴知道秦国气数已尽,便让人把自己五花大绑,投降了刘邦,中肯的说秦王子婴如果生在盛世,应该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篇幅有限,不多说)。
刘邦一进咸阳的皇宫,哎呀,亮瞎了他的眼,金銮大段,奇珍异宝,满富美女!理论上来说,都是他的,他感慨啊:没想到我刘邦也有今天啊,命好啊!他第一件事就跑到秦王寝宫去睡觉,想试试那床软不软。不过马上就被众人拦下来了。周围人就劝阻,像张良,萧何就说:"大王,我们是好人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不能丢同志们的脸,抹黑工农革命军的形象啊,我们是搞大事的人啊!"刘邦听了话,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寝宫,看看那些珠宝,看看那些美女,再看看那床,顿时流出了眼泪,带着哭腔说道:嘴老弟,张老弟,我的心痛啊,当个好人为什么这么难啊,割肉啊,割肉啊………鸣鸣鸣………"三人抱头痛哭:"没办法呀,没办法…”
萧何抹了抹眼泪,跑到了皇宫里的图书馆去看书去了(这一点是很好的),看得津津有味,把一此珍贵的典籍留了下来。
刘邦一行人封存了皇宫里的宝物,与咸阳的群众们约法三章。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然后,屯兵在"霸上'这个地方。
刘邦等人利用各种手段在秦人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他们挨家挨户敲门,想把群众组织起来,给他们开会。每敲一家门,都热情地喊到:"老乡们开门啊,给糖给你们吃啊。见咸阳老乡门一开,他们满脸笑容:"老乡别怕,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算拿,我们也给你们打欠条,几袋米,几斤肉,都写清楚,等革命胜利了,您们再找我们村里县里干部要去。当然,地主必须拿,地主不拿我们就斗地主。拿了我们也写欠条嘛。"一些淳朴的的老乡就拿出了米肉。他们把米肉装在车上,打了张欠条。老乡们问道:"凭欠条能要回我们的东西吧。"他们答:"应该能吧,欠条传给你儿子,你孙子,真要不到就上新闻嘛,一公开就能处理,总之你们放心。"乡亲们大悦:"好啊,好。"起义军他们微笑点头示意,突然眼前一亮:"老乡啊, 这是您家女儿吧,这皮肤好啊,皮肤白!"老乡一时懵了:“咋了?"没事没事,我们是正义之师,你们放心,我们走了。"说着他们跟老乡握了握手,打了个手势,高喊:“为人民服务!"喊完后,他们驾着10头牛拉着的一个大车,车上载满了货物,忙忙碌碌地走了,回头还不忘一个微笑:“"我们去服务下一家群众了,老乡再见。团结就是カ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
不久项羽也带着四十万大军赶到了,他一路灰头土脸地打到函谷关,把绝大部分的秦国军队都给消灭了,正准备进关中,发现那里已经有军队驻守了.项羽一怒之下便组织军队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函谷关(战国时代,曾发生过'赵,楚,魏,韩,燕"五国攻秦的战争,都打不下函谷关)。屯兵在"鸿门"'这个地方。他得知刘邦居然提前到了咸阳,正商量着攻打刘邦。特别是范增,他听说刘邦进了咸阳后,咸阳城里所有的奇珍异宝都未曾妄动,而军队却屯驻在偏远的地方,不敢扰民。他就知道刘邦的志向可不小。他劝项羽要亟需攻打刘邦。
张良与项羽叔父项伯有旧,项伯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就赶忙来通知张良,叫张良赶紧跑,晚一步就死定了(那意思就是,项羽要是打败刘邦,就跟你张良杀只鸡一样简单,况且你张良连只鸡都不敢宰)。张良稳住了项伯,安排刘邦跟项伯见了面。刘邦一见项伯,就像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伯哥老铁,我跟项梁老哥是好朋友,项梁以前就是我大哥啊,所以咱俩也沾亲啊。我一直都尊重项羽大兄弟, 这秦国皇宫里的宝物, 我全都封存起来了,分文未动,等项羽大王来作安排。你放心,我们是友军啊,我一直想的都是同心协力,没有半点鬼胎!我们一起打鬼子,不打内战呐!"
项伯感动的哭了,他想着他们都冤枉刘邦了,刘邦是个好人啊!便说到:"邦兄,这样吧, 这话跟我说作用也不大,你还是尽快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上将军项羽!我这侄子现在混的好,牛啊,都上将军了,我说的话作用有限,您得亲自跑一趟!"
刘邦就带着百余骑奔赴鸿门,去参加这场后来人人皆知的'鸿门宴".刘邦见到项羽,毕恭毕敬地说:"上将军,我们为了革命理想,宣正义,诛暴秦!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行为是正义的!思想也应该是正义的!此次来,我是跟上将军您谢罪的,我提前到了咸阳,封存了皇宫里的宝物,命令军队把守函谷关,就是为了给上将军您铺平道路,好让您来安排下一步的行动,绝没有半点私心!"
项羽听罢,脸色微红。范增却冷笑一声:“好啊,我们不能只喝酒吃肉,也舞剑来助个兴吧。"刘邦冷汗直冒,但还是强装笑颜:"ok,very good!"
项庄就跑出来了,拿着剑在那舞.舞着舞着就跑到刘邦边上去了,说道:"come come music!"边上人便敲起了竹板乐器,乐器在乐师灵巧的双手下,发出着悦耳的节奏声:"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每一个"动次”,项庄的剑便微微刺向了刘邦,刘邦条件反射式地头往左边摇去。每一个"打次",项庄的剑也刺向刘邦,刘邦的头再往右边摇去。就这样随着"“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动次,打次......”伴随着优美和谐的节奏声,两人引爆全场高潮!全场人,两派势力之间每分每秒都是惊心动魄!
范增看不下去了,他老了,不喜欢"disco"这种音乐,便多次暗示项羽下令让项庄果断干脆地干掉刘邦。项羽一言不发,估计也在那纠结。他内心隐隐约约感觉到,刘邦或许是个威胁,但凭刘邦,绝不会是他的对手。再加上刘邦这次过来,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这样放下身段的表现,让项羽很是受用。也便不忍心下死手了。
突然,竹板乐器的节奏乱了,变成了"打次,打次,动次,动次.."项庄和刘邦二人动作上没配合好,项庄差点就把刘邦给"爆头”了,两人心中大惊。这下项伯坐不住了,他想着要保护大兄弟刘邦,赶忙起身也舞起剑来, 边舞边大声喊道:"every body come on, 大家一起嗨!"...就这样,项伯一直在刘邦身旁保护着他。
张良一看形式不对,匆匆跑出去找到了刘邦的保镖一-樊哙,向他叙述了具体过程。樊哙一听马上就带着盾牌,撞倒军营口的门卫们,进门就瞪着项羽。项羽手按着佩剑,直起身,语气凌厉地问道:“来者何人?"樊哙一副凶狠的模样:"我是杀狗的樊哙,现在是我主刘邦的保镖!"项羽说:"壮士请坐,喝酒吃肉否?"樊哙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一大壶酒咕咚几口就给干掉,又吃了些生猪蹄傍。樊哙吃完开始讲道理:"邦哥是个好人,财宝不动,屯兵偏野,还派兵驻守函谷关,怕盗贼进来!做的这一切,就是等您来啊,好把这些全部给您来作安排,您却这样对我主公,我的心痛啊!"说完,憋出了几滴眼泪,发现实在憋不出,又吐了唾沫,涂在眼眶上面,把眼眶揉红了,装出一副壮士受辱,大义凛然的模样!项羽一看不好意思说话了。
有人说,假如樊哙与项羽单挑谁厉害?可以说,项羽基本上可以吊打樊哙, 项 羽的战斗力是流芳千古的。正史上记载他手执兵器能一个人能单杀几十个人。但是拿项羽和樊哙比武カ是不合适的。项羽是三军统帅, 而樊哙那 时不过是刘邦护卫队的队长。就像拿普京与特朗普的保镖去比谁打架厉害, 明显很不合适.
刘邦一看那阵仗,吓着了,借口要上厕所,便出了大营。完事后,在营门口不敢进去, 张良让他进去。刘邦说:"哎呀,良弟,dangarous啊,进不进去也无所谓了,我谢罪也谢罪了,况且,战士们看我出门这么久,不能让他们担心啊,要不我直接回去算了。"张良稍作思考,回应到:"邦哥你考虑的对,那也行吧,你们先回吧,我来殿后。"刘邦很开心:"good!这样,我这带了玉珏送给项王还有军师范增,你就帮我带给他们吧,"张良应允,刘邦就在樊哙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大营。
故事写得挺长了,没时间写(这篇与前篇隔了两个多月),都是碎片化的时间,看小说行,自己写的话就不合适。上篇到此,

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滇ICP备:15000316号-2 © Juzer.cn